廣州在全省率先完成這項校園“標配”!實現全市中小學校校醫配備全覆蓋
2020年秋季開學的第一個星期一,在花都區獅嶺鎮冠華小學的一場升旗儀式上,一名五年級學生突然暈倒抽搐。負責校園衛生工作的羅秋娣醫生接到通知後,立◆馬拿上急救箱趕到現場。此時,暈倒的學生已◎口吐白沫不省人事,羅醫生第一時間為其把脈,初步判斷為癲∮癇發作。羅醫生讓該學生保持左側臥位,頭側一邊,以防誤吸,隨後量血壓、聽診心肺。“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及時做心肺復蘇。”作為一名校醫,羅秋娣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,為孩子們構築了一道健康防線。
校醫日常工作:對入校學生進行晨檢
每一張安靜的課桌』
都來之不易,
每一個≡平安的歲月
都離不開校醫的默默堅守。
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∏暴發以來,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,校醫作為校園疫情防控的重要成員,對建設平安校園發揮著關鍵性作用。然而,校醫作為學校後勤輔助人】員,因工資待遇偏低№、缺乏臨床〗實踐和個人發展晉升渠道等原因,長期面臨“找不到,留不住”的困境。2016年,廣州市中小學校校醫配備率為45.0%,符合600:1標準配備合格率僅╳為24.3%。
近年來尤其是疫情暴發以來,針對校◥醫配備存在的問題,廣州教育堅持“健康第一”理念,以“校醫配備全覆蓋”為抓手,積極與衛生健康♀部門協作,充分整◢合資源,逐漸探索出多渠道配備校醫新途徑,校醫配備率、配備合格率均達100%。
困擾多年的學校校々醫缺口和校醫專業發■展受限問題逐步得到解決,廣州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全市中小學校校醫配備全覆蓋。多渠道配備校醫的☆新局面基本形成,校醫配備工作引領≡全省,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、有序開◥展學校衛生↓與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△保障。
校醫日常工作:核對學生健康監測數據
招得來:多渠道引進人才
引進人才是破局切入口。
廣州@市教育局積極
與衛生健康部門協作,
充分整合資源,
逐漸探索出
多渠道配備校醫新途徑——
購買服務
白雲、增城、黃埔、南沙、花都5個區@ 公辦中小學校采取“學校向醫療衛生機構購買服務,由醫療衛生機構派駐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校醫”的配備模式,打破校醫配備僵局。
社區派駐
海珠、天河兩區,挖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源,按照“政府主導,醫教結合”方式,形成“學校購買服務,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,學校享受衛生保健服務”的校醫〇配備模式。
專業托管
部分局屬學校創新校醫室托管模式,通過推進“醫療機構專家—巡診專家—片區主管—校醫”的質量控制體系,建立“校醫—管理中心—三級醫療機構”健康醫療三級保障體系,擺脫診療水平不高的困局。
自主招聘
荔灣、越秀、番禺、從化四區,通過落實財政經費和編制保▲障,推進區校采取統一招聘或自主招聘方式,解決校醫配備不足、區域內配備不均的問題。
留得住:多舉措提供保障
下大功夫招來的人才
還要留得住才行。
疫情期間,市教育局及時
召開全市工作會議,
第一時間部署
配足配齊校醫工作要求,
明確各項保障措施——
明確管理機制
印發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廣州市學校衛生工作實施意見》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工作的通知》,明確學校衛生工作管理機制、人員配備、投入保障、考核評價等工作要求,統籌推進全市校醫配備工作。
加大經費投入
各區每年將校醫經費列入教育部門專項資金,加大對校園衛生室(保健室)人員配備、醫療設備更新投入。各學校對派駐校醫與學校教師一視同仁,為派駐校醫提〒供必備的工作經費、辦公用品、辦公用房、相關醫療設施設備。
強化學習培訓
實行校醫定期培訓及崗前全員培訓制度,探索校醫寒暑假到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制度,確保校醫熟悉院前急救和具備執行學校衛生保健工作中常見病防治、傳染病防治、傷害事故防治、健康教育、學校衛生監測等方面能力。
落實校醫雙重管理制度
采用購買服務【模式配備的校醫,其人事和工資福利關系保留在派出單位,接受派出和派駐單位雙重管理,派出單位負責業務管理和考核,派駐學校負責↑日常管理並及時向派出單位反饋其工作表現和服務質量。
研究職稱晉升新途徑
探索在衛生職稱序列中增設“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”序列,破解校醫晉升困難瓶頸。
壓擔子:多方位體現價值
專業人做專業事,校醫作為學校∞衛生工作的重要成員,能充分發揮衛生專業特長,除做好師生一般傷病處置及院前急救工作外,還負責協助學校開展學校衛生管理工作,建立健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學校衛生制度——
落實晨午晚檢、師生員工健康監測、因病缺勤追蹤等傳染病防控工作;
開展近視、齲齒、肥胖、營養不良、貧血等常見病的群體預防和矯正;
結合不同時期的衛生防病重點任務、不同主題的衛生日、本校學生的主要健康問題開展有計劃、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○動。
校醫為維護師生員工生命安全、有序恢復教學活動承擔了大量而艱巨的任務,對建設平安校園發揮著關鍵作用。